記者9月26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科技部、財政部、應急管理部近日聯合印發《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行動計劃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,提出力爭到2025年,安全應急裝備產業規模、產品質量、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,對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;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。
大力發展安全應急裝備,是推進災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。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生產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近年來,我國安全應急裝備快速發展,但仍存在部分關鍵裝備技術薄弱、供需兩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,亟需從國家層面加強政策引導。
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鞏天嘯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表示,我國已形成了一批先進裝備,并在各類事件的響應處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但由于安全應急的應用場景往往更加極端、需求更加嚴苛,安全應急裝備當前仍面臨關鍵技術短板“更短”、產品可靠穩定性還有待提升等問題。
針對產業痛點難點,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力爭到2025年,聚焦重點應用場景,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,推廣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顯著應用成效的安全應急裝備,形成10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、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重點骨干企業,涌現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培育50家左右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(含創建單位),打造競爭力強的安全應急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。
同時,《行動計劃》要求,聚焦地震和地質災害、洪水災害、城市內澇災害、冰雪災害、森林草原火災、城市特殊場景火災、?;钒踩鹿?、礦山(隧道)安全事故、緊急生命救護、家庭應急等場景應用的重點安全應急裝備,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及推廣應用,加強先進適用安全應急裝備供給,提高災害事故防控和應急救援處置能力。例如,面向大震巨災重大風險,發展多功能預警系統,提高災害監測預警能力;面向露天礦山礦石采掘、運輸和裝卸場景,強化智能化、無人化裝備應用,提高智能感知、高精度定位、預警預報能力。
為實現計劃目標,《行動計劃》從技術創新、推廣應用、繁榮生態三方面提出研發攻關、搭建公共服務平臺、完善產業鏈、加強企業培優等十大任務。
鞏天嘯表示,從關鍵技術創新到產品推廣應用,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的各環節都與需求側密不可分。相關舉措通過部門間的通力合作,充分發揮我國大工業體系優勢,凝聚“政產學研用金”各類主體力量,支撐健全我國應急體系。培育發展安全應急產業,將有助于培育和發展一批先進安全應急裝備和優質企業、先進產業集群,也將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轉型升級。